第三,自从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在欧洲所留下的几个大国大致势均力敌,谁都没有能力打倒其余的国家而来建立一个欧洲的霸权。那也就是拿破仑在当年所尝试过的愚行,而他的失败也就使19世纪的欧洲存有疏远之感。
欧洲五强之中,英俄两国并非纯粹的欧洲国家。1815年的维也纳条约使英国变成一个世界性的帝国;而从18世纪中叶起到19世纪结束时为止,俄国都在不断地向亚洲扩张。其他三个国家,只有法国拥有海外利益,而奥普两国则为纯粹的欧陆国家,直至1880年才开始尝试作海外帝国的冒险。
所以英俄二国是具有一种共同利益,希望能使另外三个欧洲强国彼此不合作并且把他们的眼光局限在欧洲大陆之内。法国在1815年之后忙于恢复其拿破仑战争中所损伤之元气,并企图用和平的方式以求重建其在欧洲的领袖地位;到1871年之后,又因为普法战争的失败,而面临着新的问题和威胁。
普鲁士也有其自己的问题:最先是忙于统一日耳曼;到1871年之后,又必须设法阻止欧洲其他各国联合起来对付它。
奥国自从1848年以来,即忙于解决其内部的团结问题,所以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过问国外的事情。总而言之,至少到1880年时为止,欧洲储国大致都能相安无事。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来19世纪的欧洲和平是分别以政治、经济和心理因素为基础。而当时维持国际关系的结构即反映此种力量的结合,此即所谓“权力平衡”。19世纪的欧洲政治家鉴于拿破仑的成功和失败,便决心认为不能再让欧洲有霸权出现。因此,权力平衡的观念对于他们也就变成了一种金科玉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无不暗中受到此种观念的支配。当时的客观环境也使权力平衡的规律易于运用,因为正如上文中所已经谈过的,那些欧洲国家大致都势均力敌,自然地形成一种平衡的局面。
在19世纪中叶,也许只有英俄两国的实力略高一筹:英国是由于其在海军和经济两方面的领袖地位;俄国则是由于其人力的庞大和地域的辽阔。但这两个国家却对欧洲的霸权并无太多兴趣。英国只希望欧洲维持其分裂形势,而并无在英国领导之下统一欧洲的雄心。至于俄国,由于其经济的落后和对亚洲的兴趣也就相对地减弱其干预欧洲事务的能力。
不管是真正的势均力敌也好,或者是一种心理印像也好,总之在19世纪当中,甚至于到20世纪的初期,都一直没有任何欧洲大国企图故意向权力平衡的国际系统挑战。
由此可知欧洲在19世纪能够大致维持一百年的和平,似乎是偶然而实际并非偶然。反面言之,在长期和平之后,突然又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事实上就是欧洲的全面战争,同样的似乎是偶然而并非偶然。
正如英国已故的兵学大师李德哈特所言:“只要五天的时间就足够使这次大战爆发,但其酝酿却花费了五十年的时间。”当欧洲人的和平美梦尚未苏醒之前,战神却已经在磨刀霍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