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星命术的渊源与发展
星命术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算命术。古人认为,人生的富寿贫夭、祸福吉凶,皆由冥冥之中那位最高的主宰预先命定,谁也脱不了命中的气数。那位神通广大、给人命数的至上神,毕竟是一种极度抽象、虚无缥缈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于是人们丰富的想像力遂指向光耀人寰的日月、深邃莫测的星空。太阳是地上的君主,月亮是皇后;大而亮的星星是朝廷要员、名人学士;那些小而晦暗,挤挤挨挨,密布夜空的谁也叫不出名字的星星,便是地上的芸芸众生了。于是人们传说,“天上流一颗星,地下死一个人”。那些饱识诗书、精通天文的术士,当然不会有这么简单对应的解释,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神秘的理论。大致说来,天上星象的变化,兆示着人间的妖祥。对人而言,吉星照命者富贵永寿,凶星入命者贫贱多夭。这种由星象而推测人生祸福吉凶的方术,就叫星命术,通俗的叫法为算命术。本篇仍称“星命术”,一是算命的理论(命理)脱胎于古代的占星;二是命理本身就是星象理论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的产物。
同其他神秘文化一样,星命之学的土壤是古人对命运的信仰,因有所谓“古人好言禄命”之说。命,指人生贫贱富贵的定数;运,也叫禄,为人生各个阶段吉凶祸福、盛衰兴废的运动变化。命是注定的,运是机遇。命好运好,必定发福;命好运蹇,难免困厄。
命运信仰,或曰天命思想萌芽很早,说它始于人类进入文明的初始阶段,一点也不为过。《易经》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注曰:“命者,人所禀受,吉贵贱夭寿之属也。”儒学大宗师孔子亦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在孔子看来,人之生死富贵贫贱,均由天命所定。知命与否,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分标志之一。
命运既由天定,自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了。人不能改变命运,只能听天由命。所以命运信仰的结果必定是宿命。这种宿命思想在《列子·力命篇》中有一段极为生动的表述:
一日,“力”与“命”发生了一场不小的争执。力对命说:“你的功劳几何?怎能同我相比!”命不服气:“你对人间世事又有什么了不起的贡献呢?还能同我一争高下吗?”力答道:“人生的寿夭穷通,贵贱贫富,正是我力所能及的事。”命驳曰:“不然。彭祖之智不及尧舜,竟活至八百岁。颜回才华超群,寿仅三十又二。孔子之德不逊于诸侯,却遭困于陈、蔡诸国。商纣王的品行说不上仁,却登临帝位。吴国的贤公子季札未能于吴任上官,坏透了的田恒却夺得了齐国的国政。商朝的伯夷、叔齐忠心不二,结果饿死于首阳山,鲁国的权臣季氏的财富倒远远超过贤士展禽。假如你这位‘力’果能发挥作用,为什么要让彭祖长寿颜回夭折,孔子困厄纣王登极,季札低贱田恒高升,伯夷、叔齐、展禽贫困而季氏富贵呢?”力被问得哑口无言,好半天才开口道:“照你所说,我对人间事物确实没有功劳,然而世风如此,你为何不出来制止呢?”命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得听由其自然变化。长寿的长寿,夭折的夭折,困厄的困厄,通达的通达,贵的贵,贱的贱,富的富,贫的贫,又岂是我所能改变的呢?”
“力”与“命”的对话,无非是说人间种种不平事,皆由天命而定,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
古人既信有命,当然想进一步探测命运的好坏、吉凶的变化,作为处世行事的指南。测算命运的方法起源很早,据记载不晚于殷商,而且经过了一个由方法简略到理论繁复的发展过程。起初,人们就某一具体的事情测问吉凶,也就是占卜。从河南殷墟大量出土的甲骨卜辞,我们不难看出殷商晚期统治者对占卜的高度重视及占卜技术的考究程度。又有所谓“易占”,其法见于我国现存最古的筮书《周易》。算命术的直接源头应该是星占,笼统地说起源于占卜也未尝不可,因为星占本也属占卜的一种。
古史说轩辕氏黄帝设立过占星的官,称为星官。《周礼·春官》记载保章氏专门负责占天上的恒星,记载星辰日月的变化,观察人间祸福的变迁,辨明吉凶。以星土分野辨别九州地域,根据星象的变化,推占某一地域的吉凶情况。又以占视十二岁星,占测天下的吉凶妖祥;以五色云气,推测年成丰荒及水旱灾害;以十二种风候,观察天地之气的和顺与乖戾。然后将这些观察推占所得的结果报告给君王,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推行所宜的事务。
古书中关于星与世事、星与命运的记载很多。《吕氏春秋》记曰:宋景公时“荧惑守心”,也就是荧惑星(即彗星)处于心宿的位置。景公忙找来大臣子韦问其故。子韦说:“祸在君王,不过可以移祸于宰相。”景公说:“宰相是帮助我治理国家的,那哪能行!”子韦又说:“可以移祸于百姓。”公曰:“百姓死了,我还做谁的君主呢?”“那么还可以移祸于年岁的收成。”景公说:“年成饥荒,百姓必遭饿死!”子韦说:“君主您已有三回圣德之言,上天一定会报赏您的。”果然,那天夜晚荧惑星真地退避三舍。天象与人事的感应竟是那么地迅捷、灵异!
传说东汉时严光与光武帝刘秀同榻而卧,酣睡中把脚架到了光武帝的肚子上。次日,职兼占星和记事的太史奏曰:“客星犯御座。”你说奇也不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多次写到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如何夜观乾象,指导作战。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必须上识天文,下知地理。直到清代中叶,曾国藩还时常教其子认星座,以便仰观天象,占卜吉凶。就是现在,人们的生活习俗和习惯中,也不时地流露出星辰影响命运的信仰来。新屋落成时,屋主会请人用红纸大书“吉星高照”、“紫微驾临”的横额。人们在身处窘境、心遂不安的时候,也每每嗟叹自己“命不逢辰”、“我生不辰”。
无论如何,占星而论吉凶毕竟是一种原始而又粗糙的术数。首先,占星是官方化的,多主军国大事,很少施用于民间;其次,占星也是被动的,它只能在变态的特殊星象发生以后,方才据以预测吉凶,而且局限于近期所要做的事中,难以满足人们急切了解一生吉凶祸福、贵贱寿夭的愿望。于是古人开始探索新的方法,将星占之术发展为星命的理论。本命元神这里,我们的祖先创造的阴阳五行学说对之发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天有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与阴阳五行的观念很容易结合到一块。那些具有革新思想的星命家认为,人的命运受星象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星象的质,也就是五行之气而传递的。人身由星象获得不同的五行之气,因而也就有了各不相同的命运。
以五行结合星象论命,大概始于两汉,而以东汉王充的《论衡》为代表作。《论衡》谈及命理的篇章,主要有《命禄》、《气寿》、《幸偶》、《命义》、《无形》、《吉验》、《偶会》、《初禀》、《物势》等,王充的《论衡》提出了五行论命的依据,而且还进一步触及到生肖克合与夫妻贼害的星命理论,成为我国命理学的先驱。
在后人的著述和算命先生的观念中,一般都把战国时代的鬼谷子、珞琭子等人推为算命术的开山祖师,也是一种“信而好古”思想的反映。后来意义上的算命术,严格说来应是滥觞于两汉,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探索发展,至唐宋时期才告成熟。
宋《王应麟集》谈到按照星象历法推人命贵贱,由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一位来自西域康居国的术士李弼乾发其端。李弼乾传来印度的星命书《聿斯经》,大大推进了中国算命术的发展。从此历法及生辰年月成为了算命术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算命术理论体系确立的过程中,起关键核心作用的人物有唐代的李虚中和五代宋初的徐子平。
李虚中的算命方法,已经开始使用出生年、月、日的干支,推算其所涵五行的生克变化及旺相休咎衰死状态,占人寿夭贵贱、吉凶祸福,初步形成了一套复杂、系统的方法与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李虚中是生辰算命术的实际开创者。难怪后世的算命先生都要尊他为祖师了。李氏没有著作传世。今所见《李虚中命书》三卷,实是宋人的假托之作。
李虚中创立的方法,后来又经过五代宋初人徐子平的发展完善,这才进入成熟完备阶段,并为后世的命理学家广泛阐释和取法。
徐子平在命理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将李虚中推算年、月、日干支五行的办法,进一步演进为测算年、月、日、时“四柱”。四柱每柱天干、地支各一字,共八个字,再按照八字蕴涵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变化进行演算,即可预知一个人一生的贵贱贫富、穷通寿夭。从此以后,算命才叫“看八字”,方法也更加完备。我们将徐子平改进发展的这种推命术,叫做“四柱八字推命术”。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也称算命术为“子平术”。徐氏的命理学著作,据说有《徐子珞琭子赋注》、《明通赋》、《渊海子平》等。也有不少著作是后人伪托其名而写作的。
四柱推命术侧重于五行论命,但是并没有排除占星的内容,只是降为次要地位。如算命术中的神煞就都是星象,如天乙贵人、将星、华盖、文昌、太岁等。再说五行也是由五星禀受而来,仍然具有占星的意味。不过,四柱推命术较之初期的占星推命,无论是方法上还是理论上,都是一大进步。
自宋代徐子平确立“四柱”之法后,八字推命渐渐风行于天下。算命术不光是命理术士混饭吃的工具,许多文人学士也大都精于此道。明清时期的术士甚至还把河洛之学、易学、宋人理学中的传统术数结合子平术(四柱推命法)及五星术(与子平术并行的另一流派),创制出五花八门的推命法,其中的铁板数和紫微斗数一直流传至今。铁板数伪称是宋人邵雍所作,谓凡事皆有定数,故名曰铁板,其法用人父母本身八字,配合五音八卦推试。紫微斗数则以本人的生辰八字,配合星辰十二宫,牵系《易》辞卦爻,推人生吉凶祸福。
四柱推命术确立以后,对中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算命术继承了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概念,有一个十分完密的理论体系,因而深得历朝学者大儒的喜爱。这些学者大儒的精习与提倡,又致使广大百姓深信不疑,推命求算蔚然成风。人们不分贫富贵贱、男女老幼,事不论做官、赴考、营业、婚姻,几乎人人要算命,事事要算命。至高无上的皇帝以算命证明他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官吏将领以算命决定施政和用兵;普通百姓则以算命处理许许多多的似乎十分重要的生活琐事。千百余年来,算命之术流行不绝,成为中国民俗的重要内容之一。
尽管历代也有一些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士推出过种种非命的思想,然而社会各阶层绝大多数人都相信算命的灵验。古人的笔记和野史中有不少算命的记述,灵验的居多,不验者也有。不过对不验的命局,算命术士自有他的一套解释以圆其说,这就是算命术中常用的遁辞。这些遁辞,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有人计算过,八字经过排列组合,可得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个程式,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者肯定不少,然而其命却大相径庭。对此如何解释?有人以八字相同而属地有异,故而命不同作解;有人则将命运与五行生克关系进行简单附会,不免让人感到荒唐。
为了调和推命实践中客观存在的种种不验,命理学家特别注重宣扬劝人为善的佛家因果报应思想。所谓“福善祸淫,必然之理。如为恶之人,命应一品之贵,而减至四五品;命应百万之富,而减至六七十万;命应百岁之寿,而减至六七十岁;命应五福全备,而减其一二。又如为善之人,命应极贱,而得一命之荣;命应极贫,而得中人之产;命应早世,而得数十岁之寿;命应诸凶毕集,而免其什三(十分之三)。世俗之见,将谓为恶者,何尝不福?为善者,何尝不祸?岂知福之已损,祸之已灭乎?知祸福者,非知命也,知善恶之为祸福者,则诚知命耳。虽然,徒知之何益?是有转移之道焉。……故凡欲求富贵吉寿,而免贫贱凶夭者,当以积善为要。”这里所说“积善为要”,注重行为上的进取,倒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星命术是在生产力极其低下,实证认知手段十分落后的条件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唯心臆断的“学问”。江湖术士的故弄玄虚,使其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在此,我们将其玄虚破译出来,让具有现代科学认知水平的人们去“品味”,从而达到对古代文化的科学取舍,而不至于陷入伪科学的泥坑。
二、四柱推命的文化工具
四柱推命术的头一步就是立“四柱”,测“八字”。所谓“四柱”,指的是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古人用天干、地支的配合表示时间,每柱干、支各一字,四柱共八个字,所以又称“八字”。“八字”排定,即可依其天干地支的配合,及其所涵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相冲相合等关系,推断命运造化的祸福休咎。
(一)天干地支
干支原作干枝,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实际上是古人记数的数字。又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故又称天干地支。
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十进位制的计数法。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明使用了十进法。他们通常用手指计算,不够时再加上脚趾,因而十进法最为方便,也使用得最早。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十二进位的周期。在历法上,十二进位法十分重要,因为在一太阳年中,含有由月圆到月缺再至月圆的朔望周期共十二次,因而古人便将一太阳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干支最早用于记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个单位,组合的方法是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始,至癸亥终,称六十甲子。每一单位代表一天,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依次顺推,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在河南安阳殷墟已发现的数十万片刻有甲骨文字的龟甲兽骨上可以看出,殷人已经使用记日的干支占卜当日的吉凶。这些丰富的甲骨文资料中还有一些完整的六十干支表,有人推测,可能是当时的人们使用的日历牌。可见干支记日至少不晚于殷代。从文献资料看,干支从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用于记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计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从未中断,是世界上迄今所知的应用时间最长的记日法。
古人记月通常以序数为记,如一月、二月、三月等等。作为岁首的月份称正月。春秋时期开始使用十二支记月,叫做月建,通常以冬至所在的夏历十一月配子,称建子之月,十二月为建丑之月,正月为建寅之月,顺推至十月为建亥之月,如此周而复始。至于以天干配合地支来记月,则相传是从唐代星命家李虚中推人祸福生死时才开始的。
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初按王公即位的年次纪年,后天文占星家又发明了岁星纪年法和太岁纪年法。他们在天象的观测中发现木星绕太阳一周所需时间约需十二年,于是定木星为岁星,把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星纪、玄枵……十二个等分,叫“十二次”。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十二年周而复始,是为岁星纪年法。太岁纪年法是为方便岁星纪年法而采用的。“太岁”是假设的岁星,与真岁星“背道而驰”,由东向西,以便同十二支的方向顺序相一致。然而木星的周期并非十二整年,而是11.8622年。岁星每86年便要多行一个星次,纪年走在实际天象的前面,所以后来便废而改用干支纪年。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兴自东汉,自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开始,六十甲子周而复始,一直到现在没有中断。由此可以向上逆推,即能知道以往的某年是什么干支。
古人还根据天色将一昼夜划分为若干时段,这种记日法通行于周代。汉武帝太初以后,开始用十二支作为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个时辰恰当现代的两个小时,故近代又将每个时辰细分为初、正,等于把一昼夜分成了二十四小时。
(二)阴阳五行
所谓算命要立四柱,排八字,并不是就八字干支的字面意义来进行测算,而是通过八字所包涵的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来判断一命造的祸福穷通。因此,阴阳五行说是四柱推命术的最基本的文化工具之一。
“阴阳五行”是古代中国独特的思想理论,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这一概念可以施用于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阴阳五行说”,原本分为“阴阳说”和“五行说”,两者起源很早,各自发展,逐渐两说合流,构成阴阳五行说。
《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就包涵了阴阳的意义在内。阴阳原意为日照的向背。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阴阳由引申为气候的寒暖而上升为一个哲学概念,用来广泛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如日月、昼夜、明暗、动静、内外、寒热、雄雌、男女、刚柔、速迟、强弱等,都分属于阳阴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易传》的作者则进一步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说法,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天地自然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转化。阴可包涵着阳,阳也同样可以包涵着阴。
古人还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基本物质元素所构成,称为“五行”。上自星宿,下至人类,莫不赋有五行的气质。正因为五行的运动变化,才有了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五行学说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五行的生、克变化。所谓“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中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具有生发促进作用,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五行相克”(也叫“五行相胜”),是指五行中一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具有克制约束的作用,相克关系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正因为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五行有着这种相生相克的相互作用,自然万物才可能保持它的运动和平衡。
阴阳五行原本是一种朴素的唯物的观念,到战国末年,齐人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迁之变”,从此以后,这种朴素的观念便被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神秘色彩。汉代,阴阳五行进一步与天人感应说结合,构成了一个更为严密的神学化体系。阴阳五行的涵义更为丰富、复杂。上自天人合一的哲学理论、君权神授的政治学说,下至占卜、星命、相法、堪舆、中医等行当,都与阴阳五行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干支与阴阳五行
古代星命家认为,人生命运是由人所禀赋的阴阳五行而决定的。这种理论源自汉代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学说。天人感应说的依据就是天人皆有阴阳。阴阳的消长,则在于五行的相生相克。又由于五行生克,才使自然界四时代谢,社会上王者四政(庆、赏、刑、罚)迭用,个人四气(喜、怒、哀、乐)转换。星命家正是以天人感应说为依据,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通过测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干支所涵的阴阳五行的气质和变化,便可推知其一生之命运。
概言之,人身是由五行和合而成的,而五行在人身上的不同禀赋,又是由他出生时太阳的光线、地球的吸力、星宿的位置、气候的寒暖等多种复杂的现象决定的。出生时的自然环境不同,所禀受的五行之气也不同,因而便有了千差万别的人生命运。
五行是无法凭肉眼或触觉去观测考察的,虽“可征之于声,征之于气”,由于算命时早已经时过境迁,又如何征于声和气呢?古代的星命家有他独特的一套办法,那就是赋予天干地支以阴阳五行的意义,天干地支的不同组合,四柱、八字的不同组合,也就是阴阳五行的不同组合及其在不同时间内的生克状况。通过推算八字、干支所涵的特定的阴阳五行的状况,人生的富贵贫贱、祸福寿夭也就不难破译出来。
我们且看天干地支的阴阳配合。这种搭配比较简单,划分的原则无非是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也就是天干地支中凡逢单者均属阳性,逢双者都属阴性。
天干地支阴阳性质分类表
属性天干地支阳甲丙戊庚壬子寅辰午申戌阴乙丁己辛癸丑卯巳未酉亥干支与五行的配合则显得复杂一些。天干中,五行的属性分别为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十二地支中,寅、卯、辰属木,巳、午、未属火,辰、戌、丑、未属土,申、酉、戌属金,亥、子、丑属水。
干支五行属性
第一,天干的五行比地支的五行稍强。因而,同样属木,天干的甲、乙木强于地支的寅、卯、辰木。
第二,由于干支有阴阳之分,虽同属五行之一,也有强弱的差异。属阳的要强于属阴的。
第三,地支每三字共为五行之一,其中也有区别。第一支为初兴,第二支极盛,第三支渐衰,分别代表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四,地支除它所包涵的本气之外,还兼有一个或数个天干的成分在内,因而显得更为复杂。所谓“本气”,也就是某一地支中包涵的一个代表自己性质的天干。
古代星命家为了便于记忆,将地支五行的复杂内涵编成了一首歌诀:
子宫癸水在其中,丑癸辛金己土同。
寅宫甲木秉丙戊,卯官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戊三分癸,巳中庚金丙戊丛。
午宫丁火并己土,未宫乙己丁共宗。
申位庚金壬水戊,酉宫辛字独丰隆。
戌宫辛金及丁戊,亥藏壬甲是真踪。
徐子平专用正五行推人命运。然而正五行在推命实践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便有了纳音五行作为补充。袁树珊《命理探原》说:“大概看日元之强弱,定用神之得失,皆以正五行为主。若欲纠偏补弊,酌盈济虚,又多参看年、月、日、时之纳音。”
关于纳音五行的宜忌,《三命通会》卷三有详细论说,有意者可以查阅。
(四)五行与五方
所谓“五方”指的是东、西、南、北加中央。五行各有其所主的方向,结合天干和地支,有以下简便易记的歌诀:
东方甲乙寅卯木,
南方丙丁巳午火,
西方庚辛申酉金,
北方壬癸亥子水,
中方戊己辰戌丑未土。
五行与五方的这种联想,有一定的自然现象为依据。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万物生长靠太阳,木性温和喜阳,故东方属木;南方气候炎热,与火的性质相近;西方是太阳落山的方位,没有阳光,不宜草木生长,当为金所克,故西方属金;北方冰天雪地,十分寒冷,类似水澄澈寒冷的性质;中方处东西南北之中间,土性中厚,故以中方为土。
五行五方观念在算命术中用途甚大。通过对八字所涵阴阳五行的推究,可以看出一个人行运利弊的方向。“木命人”往东方最为有利,往南、北亦可,然切忌西行,西行则木为金克。“火命人”直往南,往北则犯水克。“金命人”宜往西,往南则受火制。“水命人”自然是往北最佳。因此,了解五行与五方的关系,可以帮助知命人趋利避害,就吉避凶。
(五)五行与四时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在四时中有盛衰之别,各有其所旺的季节。
四季表中言土“旺于四季”,意思是说土旺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最后一月,分别指季春、季夏、季秋、季冬。
正因为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每个季节都有一个五行处于“旺”的状态,其他的五行则分别处于“相”、“休”、“囚”、“死”的状态,在命理学中称之为五行的“旺相休囚死”。“旺”者王也,为一季之主宰,也为旺盛之意;“相”为次旺,相当于辅佐王的宰相;“休”意为休然无事,也即退休、休致;“囚”为衰落被囚;“死”指被克而毫无生气。就规律而言,通常为当令者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五行在四季中的旺、相、休、囚、死的变化情况。
四季五行生克旺相休囚死表
季节当令者我生者生我者克我者我克者春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秋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四季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上表以生克规律绘制而成,还可以五行为主线表现其在四季中所处的状态:
五行在四季中状况变化表
五行四季中的变化状况木春旺冬相夏休四季囚秋死火夏旺春相四季休秋囚冬死土四季旺夏相秋休冬囚春死金秋旺四季相冬休春囚夏死水冬旺秋相春休夏囚四季死在推命实践中,一个人的八字以木为主,为木命人,生当春季,即为当令得时,生于秋季或生于四季的最后一月就为囚、死而不得其时了。
正因为五行在四季的运行中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便有了宜忌吉凶的论说。袁树珊《命理探原》引述《穷通宝鉴》的内容,颇具权威性,为后世算命者多所采用。
(六)五行寄生十二宫
寄生十二官也叫十二运,是就五行与四时的关系而言的,着重解释五行在十二个月中由孕育生长到死亡绝灭的运行过程。具体办法是以天干代表五行,以地支代表月份(寅为正月,顺推到丑为十二月),将天干五行与地支月份一一对照,看某一五行在十二月中的状态。这十二种状态各有专门的名称表述,称十二宫。
绝——又叫“受气”、“胞”,“以万物在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未有物也。”
胎——即受胎,孕育新的生命,“天地气交,氤氲造物。其物在地中萌芽始有气,如人受父母之气也。”
养——培养胚胎,也即“成形”,“万物在地中成形,如人在母腹成形也。”
长生——即出生,“万物发生向荣,如人始生而向长也。”
沭浴——又称“败”,“以万物始生,形体柔脆,易为所损,如人生后三日,以沐浴之,几至困绝也。”
冠带——渐趋成熟,如人成年可行冠礼。“万物渐荣秀,如人具衣冠也。”
临官——年壮可以出仕为官,担当大任。故曰:“如人之临官也。”
帝旺——极盛壮期,“万物成熟,如人之兴旺也。”
衰——如人至中年,盛极而衰。“万物形衰,如人之气衰也。”
病——衰之又衰。“万物病,如人之病也。”
死——“万物死,如人之死也。”
墓——遗骸入土,“又曰库,以万物成功而藏之库,如人之终而归墓也。归墓则又受气,包胎而生”,又是下一个循环。
日干五行与月支对照十二宫表
天干五行地支月十二宫五阳干顺行甲木丙火戊土庚金壬水五阴干逆行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长生亥寅寅巳申午酉酉子卯沐浴子卯卯午酉巳申申亥寅冠带丑辰辰未戌辰未未戌丑临官寅巳巳申亥卯午午酉子帝旺卯午午酉子寅巳巳申亥衰辰未未戌丑丑辰辰未戌病巳申申亥寅子卯卯午酉死午酉酉子卯亥寅寅巳申墓未戌戌丑辰戌丑丑辰未绝申亥亥寅巳酉子子卯午胎酉子子卯午申亥亥寅巳养戌丑丑辰未未戌戌丑辰上列“十二宫表”中的五阳干和五阴干主要指八字中日干(即出生日之天干)的五行;表中的地支为出生月的地支。使用时先找到日干,再往栏下找到月支,由月支横向左侧移动,就可得出日干五行在该月的状态。
所谓“阳干顺行,阴干逆行”,从表中月支的排列就可明白。五阳干下,月支按“子、丑、寅、卯……”的顺序顺向排列;而五阴干下,月支则是按“亥、戌、酉、申、未……”的顺序逆向排列。这种排列法可以体现同一五行在同一月份内,由于阴阳性质的不同而处于相反的状态。
这种日干比照月支,找出寄生十二宫的各种状态,用以观测一个人命运的好坏,在算命术中用得很普遍。但是不应刻板,生搬硬套,还应参看其他各种因素。故《三命通会·论五行旺相休囚死并寄生十二宫》最后说到:“凡推造化,见生旺者未必便作吉论,见休囚死绝未必便作凶言。如生旺太过,宜乎制伏;死绝不及,宜乎生扶。妙在识其通变。古以胎、生、旺、库为四贵,死、绝、病、败为四忌,余为四平,亦大概而言之。”
(七)刑、冲、害、化、合
天干地支除了它们本身所含五行的生克关系外,还因为方位及阴阳性质的因素而形成种种刑、冲、害、化、合的关系。这在推命中同样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化工具之一。
刑——意为彼此刑妨,不相融和。命书云十二地支有三刑:子卯一刑;寅巳申二刑;丑戌未三刑。分开来说就是子刑卯、卯刑子;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八字或流年、大运中碰上此种情形就叫“刑”。其中子卯相刑有“无礼”的说法,故女命见之,尤为不良,十分忌讳。
冲——冲突、冲激之意。《张果星宗·入门起例》:“冲者,对官冲克也。如火在子、水在午,又如木在丑、金在未,对照冲克,乃为不吉。”冲有天干与地支相冲两类。天干中有甲庚、乙辛、壬丙、癸丁四对对冲关系。从上图可以看出,东方甲乙与西方庚辛,北方壬癸与南方丙丁方向两两相对,阴阴、阳阳同性相斥,故彼此冲突。至于南方丙、丁与西方庚、辛,虽然有着相克关系,但方向不相对立,故有克无冲。戊己居中,没有方向上的对立,所以也没有对冲。
天干相冲图十二地支每隔六位数就要相互冲激,共有子午、五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六对,因而又叫“六冲”。“六冲”彼此方位相对,五行相克,并且阴阴、阳阳同性相斥。
犯“六冲”自然不是件好事,但仍须具体分析。六冲最忌同类相冲,如甲子见甲午、丁卯见丁酉,天干相同,为同类,然地支却冲了起来。犯同类相冲最为不吉,即使一时高官厚禄,也终如一枕黄粱。
害——又名穿,彼相损害之意。有子未、丑午、寅巳、卯辰、申亥、酉戌六对,故又称“六害”。《三命通会》认为六害之“六”指六亲,犯六害者,主对六亲有损害。
化——此就十天干而言。化也称合或合化,因为化的先决条件是能合,能合才有化。为了同十二支的“合”相区别,故天干称化,地支称合。命书上说,十天干两两相化,形成五种情况: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合——指十二地支的合化,有六合与三合之分。六合为:子丑合土,寅亥合木,卯戌合火,辰酉合金,巳申合水,午未为太阳太阴。
三合是十二地支每三支相合,共得四组:申子辰合水,亥卯未合木,寅午戌合火,巳酉丑合金。成水、木、火、金四局,均赖土(辰、未、戌、丑)而成格,也就是万物皆归藏于土的意思。至于辰、戌、丑、未合在一起,自然就合成土局了。
(八)生肖及其冲合
生肖也就是人的生年属相。肖者,像也。一个人在某年出生,便类似于某种动物特性,这种观念,大概起源于古人对动物的崇拜。
中国十二生肖的最早记录见于东汉王充的《论衡·物势》篇,距今已有一千九百余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云梦发现秦简中有《日书》,写成于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中有十二生肖的记载。所列午为鹿,未为马,戌为羊,与现在的生肖不尽相同,反映了它的原始性。按这一材料推断,中国生肖的历史可以上推到距今二千二百余年前。
算命术兴起后,生肖属相也成为算命术士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以判断人生的祸福穷通。在民间,生肖对指导男女婚配影响甚大,并有生肖禁忌歌,流传很广:
古来白马犯青牛,羊鼠相交一旦休。
猛虎见蛇如刀错,兔儿遇龙泪交流。
金鸡玉犬莫相见,亥猪从来怕猿猴。
在算命术中,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一一相配,因而十二地支的化合冲害也必然在主肖中体现出来。
(1)相合类:
地支子丑相合,生肖鼠牛相合;
地支寅亥相合,生肖虎猪相合;
地支卯戌相合,生肖兔狗相合;
地支辰酉相合,生肖龙鸡相合;
地支巳申相合,生肖蛇猴相合;
地支午未相合,生肖马羊相合。(以上为六合)
地支申子辰合,生肖猴鼠龙合;
地支寅午戌合,生肖虎马狗合;
地支亥卯未合,生肖猪兔羊合;
地支巳酉丑合,生肖蛇鸡牛合。(以上为四组三合)
(2)相冲类:
地支子午相冲,生肖鼠马相冲;
地支五未相冲,生肖牛羊相冲;
地支寅申相冲,生肖虎猴相冲;
地支卯酉相冲,生肖兔鸡相冲;
地支辰戌相冲,生肖龙狗相冲;
地支巳亥相冲,生肖蛇猪相冲。(以上为六冲)
(3)相害类:
地支子未相害,生肖鼠羊相害;
地支五午相害,生肖牛马相害;
地支寅巳相害,生肖虎蛇相害;
地支卯辰相害,生肖兔龙相害;
地支申亥相害,生肖猪猴相害;
地支酉戌相害,生肖鸡狗相害。(以上为六害)参见洪丕谟《中国古代算命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北京白云观十二生肖壁
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人们通常以相合的属相为对象,婚后大吉大利,美满幸福;而最忌与相冲者婚合,否则彼此争斗,直至家庭破裂。相害的情形虽然没有相冲那么严重,但人们为了趋吉避凶,也是极为忌讳的。
三、看命入手起例及步骤
(一)四柱八字的排立
算命依凭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推测吉凶。徐子平称年、月、日、时四项为“四柱”;“八字”即是四柱的干支。因而算命入手起例的第一步就是立四柱,排八字。排不出“八字”,算命便无从着手。
1.立年柱
立年柱干支主要使用农历,即太阴历;岁数用虚岁。生年的干支就是年柱上的干支。生于农历乙丑牛年,乙丑即为年柱干支;生于癸巳蛇年,癸巳即为年柱干支。
其次要讲究节气,必须严格划定以农历立春为一年之界限,而不以除夕春节为界。立春可以在除夕前,也可以在除夕后。如十二月年前立春后生,须用下年干支;除夕后正月立春前生,还得用上年干支。
推年柱干支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查看万年历。有些年纪大的人知道自己的阴历生年和属相,现时大多习惯以阳历记生年以及月日,而不知道农历的日期。立年柱时,只要翻开万年历一看便知。二是自己制作一张六十甲子表,就所知一年的干支或虚龄反推至命主生年即可。三是用手指掐算。过去的算命先生都有这样一手。
2.立月柱
一年十二月与十二地支固定搭配,正月建寅,二月建卯直至十一月子、十二月亥。然而月份的天干却不固定,必须由年的天干推得。记住下面这段歌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甲己之年丙作首(始自丙寅),
乙庚之岁戊为头(始自戊寅),
丙辛必定寻庚起(始自庚寅),
丁壬壬位顺行流(始自壬寅);
更有戊癸何方觅,
甲寅之上好追求(始自甲寅)。
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小雪、小寒是“节”;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是“气”。推月必须以“节”作为界限。如在本月节前生,用上月干支;本月下一个节后生,即下一个月的节提前来到本月,就得用下月干支。通常一个月只有一个节、一个气,有时也有搅乱的现象。《历书》一般都会标出。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对月柱的推立大有好处:
正月立春雨水节,二月惊蛰及春分,
三月清明并谷雨,四月立夏小满方,
五月芒种与夏至,六月小暑大暑当,
七月立秋兼处暑,八月白露秋分忙,
九月寒露还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张,
子月大雪共冬至,腊月小寒大寒昌。
3.立日柱
一月一个干支,变化繁复,用手指掐算非常麻烦,只要有本万年历,一查即明,省事多了。
4.立时柱
时与月一样,也是地支固定,由命主自报即可;即使所报的是现代钟点也无妨,可按前章所述一个时辰跨两个小时,一推便知。至于时的天干,同样要依歌诀求得。月干由年干推知,时干则要从日干推知。歌曰:
甲己还生甲,(以甲配子起始)
乙庚丙作初,(以丙配子起始)
丙辛从戊起,(以戊配子起始)
丁壬庚子居,(以庚配子起始)
戊癸何方发?
壬子是真途。(以壬配子起始)
过去的算命先生习惯用竖写方式从右至左书写四柱八字,现在我们可以按大家熟习的形式这样书写:
(年柱)壬寅
(月柱)丙午
(日柱)辛丑
(时柱)壬寅
(二)大运、小运、流年、命宫的推算
八字排出后,第二个步骤是排大、小运,注流年,安命宫。
“命运”二字习常联合使用,其实在命书中“命”和“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指本命,主管人的一生,也就是人生贵贱祸福、穷通寿夭的定数,主要体现在八字里;“运”指人生各个阶段的吉凶时遇,主要体现在由八字推算出来的大运里。所谓“大运”,简单说来,就是人之一生中何时走运,何时不走运。
排大运的头一步是求出起运的岁数,也就是从几岁开始推排大运。这里,我们又得注意节气的概念。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只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十二个“节”,其余的只能称为“气”。每月一节、一气,二者不可混同。
求起运岁数的关键问题是分清顺、逆。凡天干逢甲、丙、戊、庚、壬等阳年生的男性,以及天干逢乙、丁、己、辛、癸等阴年生的女性,从本人生日那天起顺数到下一个“节”止,以三天为一岁;反之,若阳年生的女性以及阴年生的男性,则反之,从本人生日那天起,逆数到上一个节止,也是三天为一岁。剩余的一天抵四个月,一个时辰抵十天。
接着是排大运的天干地支。对此问题,洪丕谟先生写道:
大运的干支是根据生月的干支推排出来的。起运的岁数如果是顺数的,则由生月干支的下一个干支依次顺排下去;是逆数的,大运干支就得从生月干支的上一个干支依次倒排上去。如生月是辛丑,顺数的大运干支依次是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逆数的大运干支依次为庚子、己亥、戊戌、丁酉……
命书通例,大运的每个干和支各管五年的吉凶,看天干时可结合地支一起看,看地支时,因天干所主五年已经过去,所以就可撇开不管了。洪丕谟:《中国古代算命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大运干支的书写可接在四柱八字之后,呈如下格式:
二岁四个月起运,大运如后:
二岁四个月壬寅
十二岁四个月癸卯
二十二岁四个月甲辰
三十二岁四个月乙巳
……
小运,又叫行年,是小孩未交大运以前的吉凶运数。不少命理学家认为小运可补大运之不足,应结合二者一起观察推详。若大运虽吉,小运不通,未必便吉;大运虽凶,小运大吉,未必便凶。然而在习惯上,古人对小运是不那么重视的。
推小运的方法比较简单,阳男阴女顺推,阴男阳女逆推,其法与大运同。不同的地方是:小运以时辰干支为基点,每年行一甲子。如辛丑年辛卯时生人,辛为阴年,男命逆推,依次小运为一岁庚寅、二岁己丑、三岁戊子、四岁丁亥……女命顺推,依次小运为一岁壬辰、二岁癸巳、三岁甲午、四岁乙未……
流年,就是命主求人算命的那一年的年份。若在农历甲子鼠年算命,“甲子”便是流年干支;丁卯兔年算命,流年干支即是“丁卯”。看命人为了方便命主问及当年的吉凶,可在批命书上写明“流年丁卯”。再结合命主生日的天干,看其与流年天干的生克关系,续写“××主事”四字。若命主生日为“辛丑”,辛金遇丁火为“克我者”,并且为阴阴相克,故书曰“偏官主事”。若生日为“丁酉”,丁见丁为比肩,则书曰“比肩主事”。
命宫的推法一般多借助指掌,通常以左手无名指末节近掌横纹为子位,中指末节近掌横纹为丑位,食指末节近掌横纹为寅位,食指末节上端横纹为卯位,中节上端横纹为辰位,食指尖为巳位,中指尖为午位,无名指尖为未位,小指尖及其至近掌三条横纹分别为申、酉、戌亥位。这样顺时针一周下来,正好是地支的十二位数。
推命宫的第一步是算出命宫的地支,方法是以掌的子位起正月,逆推至命主的生月支位,而后即将此位改作所生的时支,再顺数下来,数到“卯”字为止,所止位置的字,便是命宫的地支。命书上有十二支与月份逆向分配图,依图而行,操作也很方便:
巳八月午七月未六月申五月
辰九月酉四月
卯十月戊三月
寅十一月丑十二月子正月亥二月
第二步是推命宫的天干。我们可用前面介绍的推月干歌诀,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命理学家为方便从简,时常将命宫略去不推。
(三)干支化五行及生克术语
八字、大运干支排妥,即可着手论命。论命无非是推五行生克,因而第三大步骤就是将干支化成五行,再以日柱为主,比照其他三柱的干支五行一一论说。皇历如一个公元1962年农历六月初一日寅时生人,其四柱八字为:
(年柱)壬寅
(月柱)丙午
(日柱)辛丑
(时柱)壬寅
依前述“干支与阴阳五行”的包涵对应关系,可将此“八字”干支所涵阴阳五行一一化出。(图中符号“”代表阳;“”代表阴)再以日柱天干(代表自身)作为论命的出发点,推究其与年、月、时三柱干支的生克通变,并将所得的“六神”名标记左右。
所谓“六神”,就是星命家从日柱与年、月、时干支的五行生克关系中定出的六种神名,有“财”、“官”、“印”、“食”、“伤”、“煞”六类。又据天干十位,分为比肩、劫财、食神、伤官、偏财、正财、七煞、正官、偏印、正印十种。有六神歌诀云:“主我者为正印、偏印,克我者为正官、七煞,同我者为比肩、劫财,我生者为伤官、食神,我克者为正财、偏财。”“阳见阴、阴见阳为正印、伤官、正官、正财、劫财;阳见阳、阴见阴为偏印、食神、七煞、偏财、比肩。”歌诀从五行之生我、我生、克我、我克以及同我(即与我同类)等五种关系概括了这些术语的来由与辨别方法。
(四)八字大运中的用神
所谓用神,指八字或大运中能对代表自身的日柱起扶弱抑强、补弊救偏作用的一种五行代称。日干五行太弱的,须以生我或与我同类的五行扶之;太强者,须用克我的五行抑之。如木弱,则以水扶之;木强,则以金抑之。此水、金二行就是日干木的用神。用神出现在八字命局中的,叫“原局用神”;出现在大运中的,叫“行运用神”。星命家认为,命局中用神得力,则为上命;无用神可取,则为下命。在命理分析中,看准用神,被视为算命准确与否的关键环节。
在大运中看用神,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八字中不乏用神,在大运中又重新碰上的;二是八字中缺乏对自身天干扶弱抑强的用神,而恰巧出现在大运中的;三是八字和大运中都没有对自己强有力的用神。第一种无疑是好命。第二种在命书中有大缺大补、大偏大纠的说法,一行到大运,不是大补就是大纠,来个彻底的翻身。第三种的命运最糟。
一个人的八字或大运中,用神被冲被克是相当不吉利的事。反之,用神得到生扶或同类相助,就可化凶为吉了。《用神喜忌歌》云:
用之官星不可伤,不用官星尽可伤;
用之财星不可劫,不用财星尽可劫;
用之印绶不可坏,不用印绶尽可坏;
用之食神不可夺,不用食神尽可夺;
用之七杀不可制,制之太多反为凶;
身杀两停宜制煞,杀重身轻宜化杀;
身强杀浅宜生杀,羊刃重重喜食伤;
若逢官煞亦生殃,财多身弱宜劫刃;
劫重财轻垚食神,官旺身衰宜制地;
官衰印旺利财乡,莫道枭神无用处;
杀多食重最为良,勿谓羊刃是凶物;
财多杀党亦为贞,此是子平真要诀;
后之学者仔细吟。
(五)星宿神煞的辨识及意义
所谓“星宿照命”及“神煞入命”,是早期论命术中的一种观念和方法。通常的做法是以日干或月支为出发点,再联系四柱或大运、流年上的干支进行比照,若某干碰上某支,某支碰上某干,便是遇上了某种神煞,或吉或凶。这种神煞观念的发生,自然源于古代的星占,故算命术也称星命术,可见算命与星占的渊源极深。古人认为人出生的某时,适逢天上有某星照临,这便是所谓的“照命”或“入命”,这颗早便会影响这个人一生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