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小字标准大字

背景色

白天夜间护眼


第三章

英雄不问出身

刘备是个独特的人,说他卑贱吧,他是皇室之后;说他尊贵吧,他又以贩履织席为生。这种血统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激发了刘备的斗志,他要当王!

当然,要当王首先就要养本事,就要韬光养晦。这一点刘备做得不错。

首先,刘备事母至孝,这与曹操事父至孝一样都赢得名声在外。有没有孝心是中国人看一个人是否能干大事的基本标准之一,刘备与曹操都是孝子,古来孝子多出英雄,所以他们会成功。

其次,刘备虚心求学,有幸拜了大儒郑玄为师,名声又响,关系又多,正好为日后打下基础。

再次,刘备四处交友,比如与公孙瓒之交便很划算。公孙瓒后来成为一方诸侯,刘备打败黄巾军后跟了公孙瓒才有了机会进入曹操号召的十七路讨董联军,才能进一步攻进京城发展。后来公孙瓒失败了,刘备还从公孙瓒手中“借”得大将赵子龙,受益极深。

刘备本事不小,又能静心养志,所以他能一步一步升高,这一切绝非偶然。

在刘备内心深处,始终学刘邦。刘邦是刘备的远祖,二人十分相似。

把心捆绑在一起

做事要迅速结交死党

赢得人的信任,必须以人心相合为前提。这正是人心之宝贵。不管你块头再壮,力气再大,如果人心不一,就很难共同谋事。

强者谋事的手段

死党加死士就会造成对方的死亡。刘备起事靠的就是张飞、关羽,日后靠的就是诸葛亮。死党就是死心塌地的同党,没有死党任何人都不能自成一党。刘备有死党,所以能一路拼杀,终成气候。

干大事的人都必须有死党,必要时要有一批甘愿为自己效忠的死士。

死党+死士=对手的死亡

刘备与张飞都是涿郡人,是同乡。他们两人都有大志,又都听说要打黄巾军,朝廷在征兵,于是不约而同去看榜。他们的相见是偶然的,他们的相遇则是必然的。

刘备一番掏心掏肺的话感动了张飞,张飞马上表示愿意出钱出力大家一起干。正好这时关羽出现,刘备见这人不凡,于是又趁势拉来人伙,更觉势旺。

张飞身长八尺(又比刘备高了五寸),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刘备一见张飞有些吃惊:这人长得好吓人!见了关羽则很惊喜:此人长相不凡,正堪为我友也!

关羽不是涿郡人,乃是河东解良人。当初杀了当地恶霸逃难江湖,听说此地征兵,特来应募。

关羽原是个疾恶如仇的江湖豪侠,张飞是个生性豪爽的乱世英雄,刘备则是一个胸怀大志的王子王孙,三人走在一起,绝了,想不做兄弟都难。

三人一碰面顿觉相见恨晚,马上决定先不忙去应征,一起来到张飞庄上,共商大事。张飞性直,率先提议结拜兄弟,刘备正中下怀,赶忙说好,关羽也齐声相应。于是次日三人于桃花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等祭礼,焚香下拜,一起发誓说: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年长为大哥,关羽次之为二弟,张飞为小弟,从此三人就是兄弟了,亲密无间,莫逆于心,干出了一番又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刘备启示录

一定要有死党

什么叫死党?死党就是可以同生死、共患难、决不出卖、决不背叛的兄弟加同志,加战友。

曹操一生只相信自己,手下只有死士(如典韦)没有死党,所以他玩不过刘备。

重金买死士,情义买死党

赵云当初跟了刘备是为了求发展。当时公孙瓒新败,赵云没了主子,而刘备刚好能为他提供大展身手的空间。赵云跟着公孙瓒时,天下人都只知道武功高强者有吕布、颜良、文丑、华雄、关羽、张飞,不知道有赵云;赵云跟了刘备后,方能天下扬名,与吕布、关羽、张飞平起平坐。

刘备下了重金(指为赵云提供更大空间),所以能买到像赵云这样的超级死士。长期以来,赵云其实是刘备的保镖,特别是长坂坡之战,没有赵云奋力拼杀,刘备将会全家一齐死。这就是死士的作用,他可以保住主人不死。宁肯自己死,也不让主人死。

刘备还用赵云这员死士屡次重创曹操,如汉水之役,赵云就把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并最终退出汉中。曹操在汉水被赵云打败后,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能与刘备争锋。后来曹操与孙权联手除掉了关羽,但还有赵云,要讲硬碰硬,曹操手下没有一名像赵云这样的死士,典韦不行,徐晃不行,张辽也不行。庞德倒有点死士风范,敢与关羽抬棺决战,可到底打不过关羽。打不过关羽就不可能打过赵云。刘备的五虎上将中赵云最不怕死,其次是张飞、关羽、马超、黄忠。但光有死士还不能成大业,还得有死党。关羽、张飞与诸葛亮就是刘备的死党。

死士当然也是死党,但死党不一定要当死士。也就是说,死士的作用是任何时候无条件地为主人卖命,任何时候冲在最前面。而死党的作用是任何时候能与集团中心人物(即领袖)抱成团,出谋划策,从而形成强大力量。

死党形成向心力。

死士形成进攻力。

死士加死党加强战斗力。

关羽、张飞既是刘备的死党,又是刘备的死士,你说谁敢与刘备争天下?曹操不行,孙权更不行,当初周瑜带兵追杀刘备,忽然关羽从山谷中杀出,周瑜不由魂飞魄散;后来鲁肃定计要在临江亭暗杀关羽,结果关羽单刀赴会,佯醉一把抓住鲁肃衣领要他相送,更把鲁肃吓得一佛出世、九佛升天!

关羽的厉害不必多说,张飞则更猛,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长坂坡之战,张飞一人单挑曹操数十万大军,一声虎吼惊得曹操身边的夏侯杰肝胆碎裂,撞死于马下。张飞挥矛直追曹操,曹操吓得冠簪尽落,披头散发落荒而逃。

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不但有勇,同时也有智,这在《三国演义》中俱有细述。

然而关、张、赵云三人虽然不凡,刘备仅凭他们还不足以打天下。正因为这三人太厉害了,一般的人根本使不动他们。

关、张、赵云三人只听刘备的话,偏偏刘备又并不是高明的军事家,于是出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刘备虽有关、张、赵云这三员超级大将,依然败多胜少。这其中原因很简单,没人会用这三支先进战器。

如果不会用,再先进的武器也敌不过一般武器。这时诸葛亮登场了,刘备待之如圣贤,诸葛亮感激他的知遇之恩,同时佩服他胸怀天下苍生的大志,二人结为死党。

诸葛亮才是刘备最大的死党。

关羽张飞与刘备是铁哥们,诸葛亮却是刘备的主心骨,所以二人更亲密,配合得相当默契,简直就是一个人。古往今来像刘备与诸葛亮这样默契的成功范例仅此一例,周文王与姜太公可以一比,李世民与魏征就差远了,朱元璋与刘伯温差得就更远了。

到后来刘备与诸葛亮干脆二合一,有什么事诸葛亮直接说了算。关张等人开始还不服从诸葛亮,慢慢地见这人果然厉害,不得不服了。刘备如此信任诸葛亮,简直是“王与马、共天下”,他这样对死党,当然会换回死党的更大忠心。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只肯让死党为他死,他不肯为死党死。

还有一种人,他不但能让死党为他死,他自己也能为死党死。

后一种人是有情有义的,我们应该提倡这种同生死的精神。人千万不可只是为了利用死党而结交死党,那样将交不到真正的死党,并很快众叛亲离。

关羽为刘备而死,这是伟大的。

张飞为关羽而死,这是伟大的。

刘备同时为关羽张飞而死,这是伟大的。

诸葛亮又为刘备而死,这是伟大的。

真正的死党难觅,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已浪费了太多的真情。

第一炮千万不能哑

开局要开好

开局是成功的第一步,千万不能闪失,否则随后的一切付出都会化为对手手中待吃的“馅饼”。

强者谋事的手段

开局即终局,首战即决战。凡事都在一定的系统中,搞好第一个环节就好走下一步。往往有些事情第一步定输赢,原因就在于第一步往往是一个总节骨眼。刘备凭关、张之勇赢得了对黄巾军的第一仗,往后在对黄巾军的战斗中又基本上没受到大的阻碍,乃成大功。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后,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幽州太守刘焉。刘焉见有了帮手,大喜,当场认刘备为侄,委以重任。

不数日,黄巾军来犯,刘焉命刘备出征,刘备欣然率军前进,张飞一矛刺死邓茂,关羽一刀斩了程远志,黄巾军一哄而散。刘备的军队旗开得胜。次日,刘焉得知黄巾军大部在围青州,又命刘备领兵五千救青州。黄巾军数以万计,刘备寡不敌众,乃以三路夹攻,奇军制胜,黄巾军大败,刘备解了青州之围。青州之战后,刘备又联结他的老师卢植,卢植给他一千兵马,让他去颖川会同皇甫嵩等路兵马共抗黄巾大军。

刘备完成使命后,因卢植失利,三人见黄巾军势众,打算暂且回涿郡,半路救了同来围剿黄巾军的董卓,董卓无礼,张飞大怒,要杀董卓,被刘备制止。张飞不想受制于董卓,要单飞。刘备于是携张飞、关羽离开董卓来投朱隽。朱隽待之甚厚,合兵一处来战黄巾军。

这时曹操也在皇甫嵩手下效命,与刘备一同攻打张宝、张角、张梁,朝廷军队大胜。此时黄巾军余部还有数万,刘备跟随朱隽再破黄巾,中途孙坚领军来参战,黄巾军被夹攻瓦解。

在打黄巾军的过程中,刘备先后跟随了刘焉、卢植与朱隽,凭私人关系与实干能力,打好了开局。又结识了曹操与孙坚,为日后三人鼎足三分天下打好基础。

刘备启示录

开局一战要势在必得

刘备有了关羽、张飞与少量兵马后,并不着急单干,他依靠刘焉起家,一路雄起,首战成功。第二战小小受挫,但马上又奇兵制胜。第三战是会战,刘备很好地配合友军取得胜利。刘备三战三捷,感觉好极了。

第一战:开局决定命运,开战即决战。机会只有一个,开战就输将被永远出局。

第二战:肯定会受挫,如能反败为胜当有更大发展,否则到此为止。

第三战:第三战通常会发展成大战,这时一定要注意配合。能打下第三战才算及格,否则就证明先前只是运气好。

一定要跟对人

刘备打黄巾军,因为势单力薄,所以决定依附大家的力量,从而使出自己的力量。他先后跟随刘焉、卢植与朱隽,都跟对了。刘焉是刘备的远房叔父,自然会照顾他;卢植是刘备当初的授业老师,师生情义长;朱隽与刘备没有私人关系,但很赏识刘备。刘备运气好,眼力更好,接连跟对三个人,换句话说,他全部都跟对了,这为他培养了如何跟对人与如何让人跟的能力。

不要得罪朝廷

在打黄巾军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次不大不小的插曲。一是卢植作战失利,被朝廷囚禁,用囚车押走,刚好被刘备碰上。张飞要杀押送军人救卢植,被刘备制止。刘备当然想救卢植,但却对张飞说:“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第二件事是董卓取代了卢植,被黄巾军打败,追得满天飞。刘备率兵救了董卓。董卓无礼,张飞要杀董卓,又被刘备制止道:“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

刘备之所以小心翼翼不得罪朝廷,一是羽毛未丰,二是他本来就把自己当成朝廷中人。正因为如此,刘备后来才能当上刘皇叔,否则天下又会多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

刘备这一策略不错。这样一来,他到哪里都有援兵,到处都是自己人。汉王朝虽然衰败,但依然庞大与强大。刘备用皇家身份与朝廷身份来做事,当然事半功倍。

事实证明刘备眼力真好,卢植被押送到京城不久,随着各路朝廷军队对黄巾军的胜利,卢植被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刘备不在半路上救卢植是对的。

而董卓在掌权之后,依仗吕布对十七路诸侯痛加还击时,偏对刘备网开一面,不能不说是刘备为自己留了一记漂亮的后手。谁能料到连黄巾军都打不过的董卓日后会与天下群雄有一拼?但刘备就有此远见,所以当初没杀董卓。张飞性急,两次要杀人,刘备两次没让杀,这并不是手软,而是为了将来打算。

今天的战友可能就是明日的对手

在各路兵马围攻黄巾军时,刘备跟随朱隽作战,曹操跟随皇甫嵩作战,孙坚则一支独秀,远道前来参战。刘备、曹操、孙坚三人在朝廷对黄巾军的会战中是战友,并且配合得很好,取得了各自辉煌的战绩。

但正因为他们都太厉害,一旦黄巾军被打下来,他们就不会再粘在一起,势必寻找各自的项目。而真正的大项目只有一个,那就是取代汉王朝统一天下,这样他们就命中注定成为对手。

在与黄巾军的会战中,刘备、曹操、孙坚三人都只顾打仗了,暂时无暇顾及战友们都是何方高人,大家都只管打,打完了就走人。第一个看出孙坚是英雄的是曹操,第一个看出刘备是英雄的也是曹操,但第一个看出曹操是英雄的不是刘备也不是孙坚,而是董卓与袁绍。董卓与袁绍先刘备与孙坚成气候,故能看出曹操的厉害来。刘备与孙坚的眼力也很好,但晚看出了一步,所以被曹操占了先,在开始时都只有跟随曹操讨董卓的份。后来刘备长期依附曹操,才知道这人有多厉害。幸好学习的机会就在身边,刘备日夜琢磨曹操的为人之道及用兵之道,终于借诸葛亮之手扳回了被动局面。

当战友变成对手后,一定要想起对方都有什么高招。对方知我而我不知对方,必败;我知对方而对方不知我,必胜。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知刘备,也知孙坚,但不知道孙坚之子孙权。所以一旦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他就陷入了不可知的深渊,以致有赤壁之战的败局。

刘备知曹操,但也同样不知孙权,所以他始终不能吃掉孙权。当刘备与孙权成为郎舅之亲后,彼此熟悉,就更不能吃掉对方了。

一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吃掉另一方呢?

那就是上面讲的:我知对方而对方不知我,必胜。曹操能一口吃掉袁绍,就是因为曹知袁而袁不知曹。在十七路诸侯共同讨董卓时,袁绍是名义上的盟主,曹操则是实质上的盟主,曹操让袁绍出风头,他在暗中观察,袁绍不知身边有一位掘墓人正在茁壮成长。

袁绍当初敢与董卓在朝廷中拔剑相向,对决于百官之中,何等气势,完全与董卓不相上下,当时众人都以为天下不是归董,就是归袁,谁知归了曹操!说来神奇,其实也不神奇,因为只有曹操一人同时在董卓与袁绍身边混过,熟知这二人手段,所以能一一解决。

同样地,刘备在曹操身边混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最终刘备克了曹操,也是由于刘知曹而曹不知刘。等曹知刘后一切都晚了,因为刘备身边又多了个诸葛亮。

诸葛亮之道与刘备之道不同,刘备拼命不让别人知道他厉害,这样好扮猪吃老虎,暗中出招;诸葛亮则希望别人都知道他厉害,这样他使出招来就更有威慑力、更精妙了。特别对付曹操这种疑心重的人,诸葛亮每次都透明操作,反而能让曹操上当吃亏。

所以有时不妨干脆展示我方兵力与谋略,故意让对方知晓,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用。对方知道我方情况越多越不敢妄动,因为他也看出只要他往前走一步就会踏入我方布好的阵中,而原地不动又必会挨打。

当对方只能选择盲动与挨打时,我方必胜。

“志”乃一把剑

英雄耐得住寂寞

志气越大,就越容易成功。英雄就要在寂寞中守住一口志气,一点一点地把成功“磨”出来。

强者谋事的手段

寂寞是英雄之母,天下英雄都是从寂寞中熬出来的。刘备在会同众人打败黄巾军后没有被朝廷重用,两起两落,官职只做到县令为止。刘备毫不气馁,与关张二弟暗中吐纳风云,早就准备好了第二次进发。

刘备军队会同其他几路朝廷军队打败黄巾军后,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封赏。这不奇怪,汉末吏治腐败,又是太监当朝,刘备在朝中无人,所以不能指望朝廷因他有功就忽降大官。刘备虽然不得罪朝廷,但朝廷还是靠不住的,朝廷只要你出人出力出钱,余下的事就不要问了,多半没有下文。朝廷通常是忘恩负义的,难怪天下英雄都要造反。除非刘备自己做朝廷,否则虽然同是皇室中人,又有功劳,也没有出头之日。因为到了汉末,朝廷已是个模糊的概念,谁是朝廷?皇帝?外戚?宦官?大臣?谁掌实权谁就是朝廷,倒不一定要有名位。

本来卢植可以为刘备使上劲的,可惜卢植刚刚官复原职,不敢越雷池半步。朱隽当初很赏识刘备,刚打完仗那会儿也向朝廷上表要求封赏刘备与孙坚。表上去后,孙坚因为有人情,走马上任去了。刘备没戏。朱隽与刘备到底交情不厚,关系只到赏识推荐为止,朱隽自家忙着升官去了,让刘备自生自灭。

刘备与关羽、张飞一下子闲下来,一天在街头碰到大臣张钧。刘备自陈功绩,张钧见他有功无赏,知道是十常侍(当时掌权的十个大太监,以张让为首)搞的鬼,入宫见皇帝建议驱逐十常侍,重赏有功者。十常侍教唆皇帝驱逐张钧出朝,为安人心,将刘备任命为县尉,小官耳。刘备倒也知足,解散了军队,只带二十多人与关羽、张飞一起上任去了。刚做官才几个月,朝廷又要解散刘备这批人,督邮某某前来刘备地盘撒野,被张飞痛打一番。督邮跑去告状,上头要捉拿刘关张三人,刘备见与朝廷闹翻了,前往代州投奔远亲刘恢。刘恢将三人藏在家中。不久因江南动乱,朝廷命孙坚、刘虞前往讨之。刘恢向刘虞推荐刘备,刘备得以再展身手,打败乱贼。刘虞、公孙瓒,二人向朝廷推荐刘备,刘备得免前罪,当了比前次稍大的官:平原县令。刘备这次当县令干得不错,广积粮草兵马,以待大用。

刘备启示录

人生总是潮起潮落

人在顺利时往往就会下落,越接近成功越容易失手。刘备打黄巾军三战三捷,正干得上手时战争结束了,别人各有关系,一路升官,他就只好干望着勉强找了个小官做。没想到小官没做多久,就被比他大一点的官欺压,刘备倒还忍得,张飞不干,痛打督邮,三人负罪潜逃。不久又闹内乱,刘备三人终于又有了事做,又去平乱,胜利了,朝廷免其罪而加其官,略有升官之势,但也就是个县令。刘备当官不在乎大小,都干得美滋滋的,用当皇帝的手段做县官,收获非小。人生总是潮起潮落,胸怀大志的人就算架一叶孤舟也要享受其中的快感。当然人不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飘个没完,总得想办法靠岸。

寂寞不是孤独

人在寂寞时正好调整状态,静下心来与天地对话,与环境合而为一。寂寞是一种意境,深远而悠长;寂寞是一种境界,让人反思自身。寂寞会让人找到自我,分清环境,找到朋友与可做之事。

寂寞让人丰富,寂寞不是孤独。

打黄巾军时,在杀与不杀董卓的问题上刘备与张飞闹过分歧,现在刘备屈居小官之位,三人相当团结。寂寞考验了他们的友谊与信仰,自此之后,他们更团结了。

可以肯定,即使连小官也没得做,他们三个依然会过得很开心,刘备可以继续卖草鞋,张飞可以继续杀猪,关羽还可以往来江湖行侠仗义。他们有大事要做,所以都会很耐心地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并积极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打击。

寂寞是一场夜雨,伴随着窗前的青灯,让人嚼之有味。

头一次亮相很关键

明珠自会发光

亮相即闪亮登台。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你一下给人留下好感,别人就始终会惦念着你,说不定什么时候给你提供一个成功的平台。

强者谋事的手段

有时黑夜中看山,能看到有的峰峦微微发亮,这是因为地下藏有明珠。英雄深藏不露时,只在黑暗中偶放光彩。当地火运行把明珠挤到地面时,明珠便一跃而为太阳,照耀山河大地。刘备第二次进发,会同十七路诸侯大军共讨暴君董卓,得以大展身手。

刘备当平原县令不久,闻知曹操号召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马上随公孙瓒前往。路上公孙瓒因见关羽、张飞生得伟岸,问居何职?刘备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公孙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他叹的不仅是关羽、张飞,更叹刘备。

十七路诸侯结盟后,刘备终于发挥了较大作用。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迎战诸侯联军前锋孙坚,孙坚不敌,折去一员大将祖茂。诸侯再战,又被斩去袁术手下大将俞涉。诸侯再战,又被斩去韩馥手下大将潘凤,诸侯失色,甚惧华雄。危急之时关云长闪出,温酒斩华雄,为刘备、公孙瓒长了脸。袁绍甚轻刘关张,而曹操赏识三人,示好结交。过了几天,董卓军与诸侯军大战于虎牢关,群英不敌吕布,刘关张奋然出阵,三英战吕布,小胜之。董卓败退,一路烧抢,挟持皇帝从洛阳迁都到了长安。诸侯哄取胜利果实,曹操独自率军追赶董卓,大败而归。诸侯窝里斗,袁绍打公孙瓒,孙坚打刘表,乱成一团。刘备陷入诸侯内战,不能自拔,不过也趁机打败了袁绍,出了口恶气。袁术与刘表夹攻孙坚,孙坚死,其子孙策继其位,暂守江东,招纳四方豪杰。董卓闻孙坚死,愈加骄横。司徒王允用美人计杀了董卓。董卓死后,不久曹操应皇帝之邀进京防守平乱,得以大用。刘备打败袁绍后,不愿深入内乱,引兵回平原县,继续吐纳风云。

刘备启示录

是英雄就会有出头之日

刘备在与众人联手破黄巾军时,只是发挥协同作用,没有显示他比别人厉害。而这次与众人联手讨董卓时,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关羽斩华雄,二是三英战吕布,都是扭转局面与推进胜利的关键战役,接下来在内战中刘备又打败了袁绍,这次的三战三捷比破黄巾军时的三战三捷更加证明了刘备确实不凡。

明珠不怕暗投,牛刀不妨小试,是英雄就会有出头之日。

谁敢轻我哉

英雄可以忍辱负重,但绝对不可以让人看不起。刘关张三人官职低微,在诸侯中十分扎眼。华雄斩了俞涉、潘凤,众人失色。关羽请战,袁绍轻之。曹操慧眼识英雄,让关羽大展神威,斩了华雄。接下来吕布把各路豪杰逐一教训,耀武扬威,轻视联军无人,又是刘关张上前打败了这武功天下第一的吕温侯。

谁敢轻视一位真正的英雄?无论是袁绍,还是吕布都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代价。英雄的含义并不是天下第一,而是说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股气势。当然,英雄的本领必须是高强与超强的,否则绝对不能称英雄。

大人物的行姿

英雄要行仁义

大人物做人做事,绝不抠抠搜搜,而是坦荡心肠,以仁义为上,最大程度地让别人明白自己,信任自己;而小人物做人做事则是像老鼠一样,只会乱打洞。

强者谋事的手段

吃人的叫魔君,救人的才叫英雄。刘备虽然不及曹操霸道,但他能救人帮人,比曹操更有英雄气概。曹操为报父仇滥杀无辜,刘皇叔一心救陶谦,不惜在羽毛未丰时就与曹操这只大隼对抗,是个义人。

刘备打败袁绍后,暂时无事可做。这时曹操为报父仇,兵马浩荡来灭陶谦。陶谦求救于孔融,孔融求救于刘备,刘备大施仁义,致书曹操,为陶谦求情。曹操不理刘备,依然要进攻。恰逢吕布攻曹操,曹操只好放弃徐州,卖了个人情给刘备。

刘备启示录

该救人时一定要救

陶谦与刘备本是朋友,况又有孔融相托。刘备救陶谦一半出于交情,一半出于公义。曹操者英雄也,但英雄也不能滥杀无辜。杀曹操之父的是陶谦的手下张闽,不是陶谦。曹操怪罪陶谦于情合理,株连杀人则非君子所为。刘备阻止曹操杀陶谦是为了行仁义。

刘备知道一封书信救不了陶谦,他已准备与曹操厮杀。这于他本来是无益的事,因为在诸侯会盟时,他与曹操第二次见面已有相知之感,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合作了。在这节骨眼上,为了陶谦不值得与曹操交恶。但刘备仁义之心十分可贵,他做事凭的首先不是能力,而是良心。他不问自己能不能做到,他只问自己应不应该做,应该做就必须去做,哪怕失败也问心无愧。刘备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以为而为之”的仁义之风与救世精神,该救人时一定要救,出手不犹豫,同时保持了先礼后兵的君子风度,确实是个大好人。

向能人学本事

英雄何妨屈身事敌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站在一个山头才能看到更远的山头;贴近一个能人,才能贴近更厉害的能人。假如自己爱充老大,则是低等行为,而推崇能人,则可屈身而强身。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天下英雄不只一个,要想成为大英雄,就要向已经成为大英雄的人学本事。向敌入学习是成功的捷径:一要学敌人是如何成功的,二要学敌人是用什么手段对付自己的。刘备打不过曹操就投降,甘心屈身事敌,为的是先做曹操,再做刘备。

刘备与曹操共讨黄巾军后,又共讨董卓,再加上刘备为救陶谦向曹操说情,两人共有三次接触,第一次印象不深,第二次印象极深,第三次又加强了印象,彼此有了深入了解。

曹操战吕布不能速胜,无暇他顾。这时陶谦病亡,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曹操闻之大怒:“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耻。”曹操又不分青红皂白,把刘备一起当仇人看,扬言要杀刘备、夺徐州。刘备当然不怕,凛然待敌,但依然以德报怨,没把曹操当敌人。不久曹操入主洛阳,大破吕布于定陶,吕布投袁绍,袁绍不纳,反欲与曹操夹攻吕布。吕布转而投刘备,后与张飞不和,趁刘备不在,夜袭徐州。刘备引兵东取广陵,被袁术劫寨折兵大半。这时吕布来信修好,刘备于是住在小沛。不久袁术要称帝,要灭刘备,吕布辕门射戟,出面调解。刘备暂缓外困,迅速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与吕布冲突,丢了小沛。刘备无处投身,前往许昌投奔曹操。在此之前,曹操为破吕布曾离间吕、刘二人,知道刘备不凡,刻意交好。

刘备投靠曹操后,二人闭口不谈当初的不快。曹操帮刘备夺回了小沛,刘备帮曹操灭了吕布,二人又顺势打败了袁术袁绍,合作愉快。

刘备启示录

做事要随机应变

这一切都是求生存,有了生存才能发展。三国群英都是能变来变去的,一会儿是朋友,一会儿是上下级,一会儿是同事,都是为了生存与发展。

刘备与曹操曾为同事,后来刘备投奔曹操做了曹操的下级与朋友,最后为敌人。

刘备与吕布曾为敌人,后来吕布英雄末路,做了刘备的下级。再后来吕布反了刘备,二人又为敌人。

曹操与吕布曾为敌人,后来吕布投奔曹操,与刘备同为曹操的下级,再后来二人又为敌人。

从他们三人的复杂关系可以看出,当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都想得天下),朋友、同事与上下级关系都是暂时的,最终必为敌人。

但即使如此也要在必要时做出妥协,以免马上完蛋。投降当然是没面子的,但比起死亡要好。英雄们当然都有骨气,必要时会随时去死,但这要看值不值得。你不是要打天下吗?现在连天下的一根毛都没得到,死什么死?不如熬着吧,机会还是有的。

随机应变才是智者,一成不变的人会很快玩完。

一边应付,一边试探

做大事的人要沉得住气

与人相处,最好先摸透别人,试探别人。这种摸透术和试探术,是为了加大成功的概率。有些人总爱发急,结果急坏的是自己的事。

强者谋事的手段

刘备又能忍,又会学,曹操见此人城府极深,决定试他一试,青梅煮酒,大论天下英雄。刘备知道曹操试他,沉住气来装呆,把曹操蒙骗过去了。此事妙就妙在刘备装得像。怎样才能装得像?沉住气就能装什么像什么。刘备不耻英雄装狗熊,所以后日能为人雄。

刘备助曹操灭了吕布后,随曹操来到许都。曹操够义气,封荐刘备当了大官。献帝认刘备为“皇叔”,刘备生平第一次飞黄腾达,全赖曹操之功。

当然曹操也在防刘备,将刘备控制在势力范围之内,刘备当了大官反而无法施展。刘备测得曹操有不轨之心,心渐不平,知曹操为国贼。一次刘备、关羽陪同献帝打猎,曹操无礼,关羽大怒,要杀曹操,刘备知难得手,示意阻止。汉献帝秘密会见国舅董承授意除曹操,董承拉刘备入伙,刘备马上加人,只是建议不可轻举妄动。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试刘备有无大志,刘备一番东拉西扯骗过了曹操,曹操遂不以刘备为然。刘备知董承等人难成,借口袁绍灭了公孙瓒,前去击袁术,曹操不知是计,给了刘备五万兵马,放虎归山。

在曹操身边时,刘备一直装傻扮弱智,沉住气韬光养晦,从而能保全性命,并有机会脱离曹操控制,鱼翔入海。

刘备启示录

沉得住气就不怕试探

假使刘备像张飞一样,动辄就烦躁,那样必死无疑。曹操是谁,刘备在他身边稍有违抗,必会脑袋落地。刘备很聪明,无条件地服从了曹操,极大地满足了曹操的虚荣心,成功地麻痹了曹操的防备心。

在此期间一共发生了三件大事,都被刘备沉住气打发了,有惊无险。三件都与曹操有关,刘备在其中都处境艰难。刘备沉稳地玩起气功来,雷打不动。然后徐徐发力,自有一番妙境。

第一件事,围猎。

第二件事,众人密谋除曹操。

第三件事,青梅煮酒。

三件事都很惊险,刘备是太极高手,以阴柔之道一一化解了。

他用不涉险来化解围猎风波,用不参与(表面上答应,其实没动静)来避开政治斗争的风险,又用装傻来蒙骗过关,终于使曹操忘了刘备才是他最大的对手,大模大样地只管当起刘备的老板来。

刘备既然以曹操为老板,就势必要东要西。曹操大方,一要就给,结果送了五万兵马给刘备起本,刘备日后正好用曹操的兵马来对付他,曹操被刘备大大地耍了一通,当了回大笨蛋。

至于从刘备这方来看,前后四件事试出了曹操并不可怕,这就为他日后敢与曹操争天下壮了胆。又因为刘备长期在曹操身边学本事,可以说又长了智慧。两人相处,曹操给了刘备本事、地位与兵马,而刘备给了曹操一个大零蛋。一个丰收,一个亏损,要讲手段曹操不是刘备的对手,况且后来再加上个诸葛亮,难怪曹操一提起刘备就头痛,偏偏刘备不是董卓也不是袁绍,口碑极好,谁都称赞,气得曹操除了大骂“大耳贼”外根本无计可施。

这就是沉得住气的好处,曹操如瀑布,气势磅礴,雷霆万钧。刘备如深渊,沉着宁静,暗中壮大。最后当然不是瀑布吃掉了深渊,而是深渊吃掉了瀑布。瀑布飞射狂舞,但做的全是无用功。深渊根本不动就把瀑布吃掉了。

当然极大的雷天瀑布可以用冲天刷地的大力将深渊冲得滴水不留,但当深渊为大海时,又将吞噬任何从天而降的大风大雨大瀑布。

沉得住气就会聚气如海,可以吞噬一切。

招变惊人心

大展身手方显英雄本色

有些事情本已到了绝境,但只要你转手变化。就会柳暗花明,让你大显英雄本色。

强者谋事的手段

刘备连蒙带骗,“借”走了曹操的五万兵马,假意去灭袁术。袁术不是刘备对手,很快就被消灭。不过袁术虽被灭了,刘备与五万兵马也一去无回。曹操大怒,命大将车胄伏杀刘备,反被刘备伏杀。曹操这回被刘备明枪加暗箭,才知此人可怕。

刘备带着曹操给的五万兵马,来战袁术。此时袁术因奢侈太过,手下大将纷纷另寻出路。袁术衰败,让帝号于袁绍,袁绍令袁术前往相会。刘备见取袁术正是好时机,前往截杀,恰逢袁术先锋纪灵。张飞刺纪灵于马上,一直杀得袁术现身。刘备曰:“汝大逆不道,吾今讨汝!”袁术气急败坏地骂道:“轮不到你这个织席小儿!”两军大战,刘备兵多,又有关张在手,杀得袁术大败,不久病死。

曹操怕刘备坐大,命徐州刺史车胄假意宴请庆功,伏杀刘备,反被刘备将计就计杀入徐州城,关羽一刀斩了车胄,夺回了徐州。车胄本是曹操心腹之人,刘备杀了车胄,曹操闻之震惊。

刘备启示录

看谁弱些就灭谁

在各路诸侯中袁术稍弱,偏这家伙又曾妄自称帝,正是刘备痛恨之辈(这家伙竟敢比我先当皇帝,该死!),刘备曾与袁术交手,知不足畏。如今又逢其衰败,正好用来祭刀。谁敢笑刘备是打落水狗起家的?反正这家伙人人得而诛之。

袁术是刘备独自灭的第一个大对手,在刘备的称王史上具有重要的开篇意义。

既然迟早要翻脸,不如现在就闹翻

刘备忍曹操很久了,现在又见曹操派人杀他,终于与曹操闹翻,杀了车胄。曹操在刘备灭袁术时还不甚以为然,因为袁术毕竟不怎么强大;曹操以为刘备好欺负,还像以往一样乖乖听话,没想到刘备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并且打得那么准、那么干脆,显然这一手刘备已经准备很久了。

刘备不怕与曹操闹翻,既然曹操与袁术一样都想当皇帝,那就让他们一个个死去吧。刘备心目中真正的皇帝只有两个,一个是刘邦,一个就是他自己。当曹操没了利用价值,那就没有做朋友的必要了,还是直接做敌人爽快些。既然迟早都要干起来,那么就让我先干吧。

你诚我信,谁也不能出卖谁

好兄弟不变心

诚信是做人的品德。你我他之间相互诚信,大家就是一个战斗的集体。

强者谋事的手段

有一时的兄弟,有一世的兄弟。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后,同心同德,不曾变心。曹操怕刘备坐大,亲领大军二十万灭刘备。刘备此时还没有诸葛亮,硬拼不及曹操,兄弟三人被冲散,最终又聚拢。兄弟情深,令人感动,刘备因此而更具有个人魅力与凝聚力。

刘备杀了车胄后,与袁绍盟好。袁绍趁势讨曹操,曹操正生病,闻此跃然而起,自领大军二十万来战袁绍,又令刘岱、王忠领兵五万来战刘备。刘备早有准备,关羽、张飞生擒了刘岱、王忠,又获全胜。曹操与袁绍对垒,因见对方强大都不敢主动进攻,结果各自屯兵,暂时休战。曹操见刘备又打败了他手下,想亲自领兵来战,因已冬天气候寒冷,为待来春。开春后,曹操亲领二十万大军下徐州,来灭刘备。刘备求援于袁绍未果,张飞献计劫寨,不料反遭埋伏,张飞失手,又为曹操大军所阻,只好暂时隐遁。刘备被曹操大军击溃,投奔袁绍。关羽死守下邳,力保刘备妻小。曹操用张辽劝降关羽,关羽见不能胜,于是与曹操约法三章,暂投曹操。曹操想收买关羽,待之甚厚。关羽在曹操手下不久,打听到刘备下落,马上弃曹操而去,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历尽艰难。路上关张相会,张飞疑心关羽变节,要杀关羽。关羽杀了曹操追兵,以表真心。于是关羽前往与刘备相会。刘备借口往荆州说刘表共同抗曹,脱离了袁绍,与关羽相会。半路又收了赵云,一起前往古城与张飞相会,兄弟三人失散数月,终于又得聚义。刘备新得赵云,更觉势旺。

刘备启示录

要做兄弟就不能变心,三心二意就不要做兄弟

这次刘备终于被曹操打败,曹操下了狠心要杀刘备,刘备只好逃到袁绍处安身,兄弟三人各散一方。刘备知道关张二人不会变心变节,于是安心在袁绍处等消息。果然关羽出现了。刘备见关羽投降了曹操,知道是跟他学的,不久必来找他。果然,关羽打听到了刘备消息马上就弃新主来寻旧主,刘备、关羽、张飞三人重新聚义,又新收了赵云,可见刘备确实有凝聚力,就算失败了依然会让兄弟们跟着他干到底。

刘关张三人兄弟情深,缘于共同的信仰与同经患难。患难见真情,苦难见真心,刘关张三人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一旦走在一起就绝不变心变节,这才是有情有义、敢作敢为的大丈夫。

像松鼠一样机灵避祸

上一章
离线
目录
下一章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